2008年,前后长达40余天的冰灾使电网不堪重负。作为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贵州电网18.5万基杆塔倾倒损坏、近80%的10千伏及以上电路受损、83%的变电站停运,全省50个区(县)受停电影响。
“面对当时的冰雪灾害,我们没有行之有效的预警监测手段,也没有除冰的技术手段,只能靠人力抢修,但人力毕竟有限。”回忆起当时情形,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总监曾华荣至今深感无奈。
2019年1月,新一轮寒潮来袭,铜仁市万山区供电局员工已采用交流、直流、方式、机械等不同技术手段,从容完成了23条10千伏及以上覆冰较严重路段的融冰工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10年前,面对猛然而至的冰雪灾害,我们很被动,只能拿着竹竿、榔头敲冰,等着太阳升起融冰。10年后,在系统高效的应急机制、自主创新的科技手段支撑下,我们以丰富有效的融冰手段给贵州人民的冬天带去实实在在的温暖。”曾荣华自豪地说。
贵州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李巍介绍说,“2008年冰灾之后,我们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除冰的技术手段和对覆冰的监测预警,目前来说,这两项工作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十年磨一剑,贵州电网完成了从被动抗冰到主动防冰的华丽转变。
向科技借力:从人工除冰到科技融冰 直流融冰装置成倚仗
2008年10月,由南方电网科研院研发的世界首套60兆瓦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在都匀500千伏福泉变电站试验成功。李巍回忆,当时在93公里长的500千伏福施II回线上,最大融冰试验电流达到4000安,试验线路、金具、接头和直流融冰装置等设备运行正常,500千伏福施II线温升达到35摄氏度。“作为融冰装置首次试验成功的见证者,当然很自豪。”
2009年1月,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在六盘水供电局水城变电站内投入首次实战。“经过10多个小时的前期准备,直流融冰装置与覆冰线路短接完毕,随着电流攀升,覆盖在导线上的冰凌顷刻落地,当时站在野外山顶观冰测温的同事都跳起来了。”六盘水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彭建军回忆起当时情形高兴不已。
“经过近10年发展,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不断改进、结构大幅优化,可适用于110千伏至500千伏输电线路融冰。同时,该装置还可大角度、大电流长期运行,能够在1小时内有效融化350公里长、500千伏交流线路上10厘米厚的覆冰。”李巍很自豪。
同时,贵州电网还研发适用于多电压等级线路的多样化融冰装置,形成了直流融冰保主网、方式融冰保县城、交流融冰保乡镇、人工除冰保村寨的“三级四保”融除冰体系。截止2018年底,贵州电网共配置融冰装置92套,其中固定式融冰装置32套、车载式直流融冰装置20套、融冰变压器40套,融冰范围覆盖贵州99%的220千伏及以上主网架线路。
与体系并肩:从被动抗冰到主动防冰 覆冰监测预警系统趋完善
2019年1月,新一轮寒潮袭来,贵州电网安监部应急管理科科长张晓冬点击进入覆冰在线监测系统,覆盖贵州中、重冰区的256处预警系统实时传回覆冰情况、导线拉力等关键数据。经研究决定,贵州电网于当天下午发布全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蓝色预警。
蓝色预警发布1小时后,都匀供电局应急办根据黔南州实际情况签署预警通知单并正式发布蓝色预警。距离都匀供电局数十公里外的福泉变电站接到预警通知单后,站长胡敏伦再次通知值班人员加强站内运维工作,确保融冰装置100%可靠运行,具备条件时能立即启动融冰。
2008年底,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在福泉变电站投入应用。“当时操作很复杂,主要是短接工作耗时耗力,光前期准备通常都要七八个小时。如今,我们站的两台固定式融冰装置均可实现远距离操控,入职员工经过一年多培训,即可俩俩结伴操作融冰。”胡敏伦介绍说。
覆冰在线监测、应急响应流畅、融冰操作简单。10年来,随着电网的加强,防融冰技术手段更加完备,抗灾应急体系不断立体化,贵州电网已由历史性被动抗冰转入主动防冰阶段。
除监测预警外,贵州电网还积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通力合作。2015年12月,贵州电网与贵州省气象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细化日常气象信息沟通、强化应急联动能力,形成了长期高效的联动机制。覆冰期间,气象部门会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式对日常及异常天气信息进行推送,各级电力部门可通过分析天气信息及时调整防冰重点方向。同时,在气象部门的专业指导下,贵州电网已建成气象应用系统、雷电定位系统、覆冰预警系统、电子污区图系统等一系列基于气象环境信息的防灾系统,防灾减灾水平大大提升。
李巍表示,接下来,贵州电网将持续深入开展防冰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防冰工作精益化水平,从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监测装置准确性提升、融除冰技术手段发展和线路加固改造等方面全面提升贵州电网防抗冰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